北京放生群,北京最近我的放生真實感應,北京哪里放生烏龜
7、“你貪婪的口腹之欲,勢必要斷送兒孫的口腹之需”
藍孔雀,尾屏華麗,姿儀典雅,因頸部色澤特別而獨占一色:孔雀藍。藍孔雀在印度等國被奉為仙鳥,可任意出沒,是城市鄉(xiāng)村隨處可見的一道風景;可是到我們這里,卻成了餐廳中的一道菜,有些動物被拴在飯館前招來顧客,現(xiàn)宰現(xiàn)吃,全無憐憫之心。對美麗的孔雀尚且大吃大嚼,對蛇一類面貌可“憎”之物更是格殺勿論,中國每年被食之蛇不下六千噸。吃蛇之風橫行導致鼠類失控,全國城鄉(xiāng)的鼠口至少有四十二億只,每年因鼠害損失糧食150億公斤,相當于全國一年進口糧食的總和。
最近國家林業(yè)局和野生動物保護協(xié)會發(fā)出,“不食野生動物,樹立飲食新觀念”的倡議。吃野味者自古就被稱之為饕餮之徒即貪婪兇惡的食客,吃野生動物屬于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糟泊,一些人不以為恥,反以為榮,當做權(quán)勢、財富、資歷的象征,甚至把小孩領(lǐng)入野味餐廳,什么猴腦、熊掌、娃娃魚、穿山甲等等無所不吃,既違法、又缺德。一切文明之士都應拒食野味,現(xiàn)在,一些少年兒童在餐館就餐時,就理直氣壯地拒食家長點的野生動物,甚至不在經(jīng)營野味的餐廳用餐;有的小學生還對詞典一類的工具書中違背保護珍稀動物的詞條如:某某野生動物肉可食、皮可穿、骨可入藥等提出糾正意見,真正成了動物保護的小衛(wèi)士。
8、“只有野獸有權(quán)穿裘皮”
有人說,每張野獸毛皮背后都可能是一樁殺案,這話聽似恐怖,但仔細琢磨,確實如此,因為每只野獸只有一張毛皮,“與虎謀皮”難道還能留得虎命嗎?
有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女孩的母親買了件狐皮大衣,卻引起女兒傷心的聯(lián)想,因為書上說,母狐每次產(chǎn)5-8只小狐,她便做了一幅畫,畫上有一群可憐巴巴的小狐貍張著大嘴向女孩哭訴:你媽媽為了穿裘皮大衣,把我們的媽媽殺了!后來,這幅畫被選入國際兒童環(huán)保繪畫比賽,組委會以此印制了海報,上有一行大字:你的媽媽穿了一件裘皮大衣,100多只小野獸卻因此失去媽媽!
可想而知,穿野生動物毛皮制作的服裝,其背后是多么悲慘的結(jié)局呀。目前,全球很多文明國家都開始抵制獸皮服裝,這是人類生態(tài)道德覺醒的體現(xiàn)。
9、“在自然水域釣魚,如同在水鳥口中奪食”
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既是魚蝦棲身之地,又是水鳥覓食之所,特別是水陸交匯之處的“濕地”,更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場所。作為地球食物鏈的一個個環(huán)節(jié),鳥吃魚,魚吃草,物種之間有著自身的能量流動、信息傳遞、物質(zhì)循環(huán)。過去人口稀少,以打魚為生是正常的,但現(xiàn)在人口暴漲,如果再向江河張開天羅地網(wǎng),則會輕易地將自然界的魚蝦捕絕釣光。為滿足娛樂,請去養(yǎng)魚池垂釣。
江河是水鳥,特別是一些鶴、鸛、鷸等賴以為生的區(qū)域,人的垂釣行為會使水鳥們無食可覓,因為人們搶了它們的魚。
10、“你的買賣行為,會把動物推向絕境”
也許你不曾親手屠殺過動物,但如果你購買了野生動物制品,可能就變成了間接屠殺者,許多野生動物是由于人們商業(yè)性開發(fā),認為其“皮可穿、羽可用、肉可食、器官可入藥”便肆意捕殺,導致了滅絕,如北美野牛、旅鴿等。
海狗因人類進補之需而遭橫禍,血濺北極,藏羚羊因西方貴婦戴“沙圖什”披肩之弦耀而暴尸高原;為出口日韓熊膽粉,至少七千頭熊被囚入死牢,割開腹部抽取膽汁;為索取犀角而使犀牛陷入“滅頂之災”,在為人類服務(其實是為少數(shù)人可有可無的貪欲)、合理開發(fā)利用的口號下,全球野生動物貿(mào)易額達100億美元以上,與販毒、軍火并稱三大罪惡。全球每年非法貿(mào)易靈長類5萬只,象牙14萬根,爬行動物皮1000萬張,哺乳動物皮1500萬張,熱帶魚類3.5億尾,對地球生態(tài)平衡起至關(guān)重要作用的野生動物都成了人們待價而沽,巧取豪奪的商品??梢娰徺I野生動物制品的舉動,無異于鼓勵謀財害命之惡行。
11、“以科教、保護名義做標本,實質(zhì)上是不斷把活的變成死的”
標本采集制作是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認識生物、鑒別物種手段,在生物學的研究、教學中有重要作用。但是,近年許多學生在野外實習時隨意大量捕鳥,扣蝶、拔草、采花,把實習研究對象破壞殆盡,如小龍門原來滿山可見的野百合現(xiàn)已蹤跡難尋。
要知道,標本制作僅是認識自然的手段之一,而非目的,既然來到野外,就應當就地識別或拍照,看死的標本遠不如看活物的效果好。另外,一些商人是以賺錢為目的,希望每個學校都建標本室,以便其做成標本生意,例如,北京有許多標本商在兜售虎、豹、熊、雉類等標本,這對野生動物又是一種災難,把活的弄成死的,使無價之寶變成有價之貨。一次,我對購買昆蟲、鳥類標本的行為提出異議時,某綠色學校校長竟說:我們買的都是最便宜的,我說這些大自然的造物,都是有血有肉有情的生命,豈有貴賤之分?現(xiàn)在一些大博物館、動物園都有制作精美的標本,我們完全可以到這些地方去觀摩,根本沒有必要自己去采集、制作和購買標本,根本不應制造這么多的冤魂。
12、“你愛誰,就把誰關(guān)起來嗎?”
野生動物,顧名思義是野生的、自由之物,是屬于大自然而非樊籠圈舍的。有人以喜愛動物之由把它們抓起來。關(guān)養(yǎng)起來,試想,這種“喜愛”是不是太殘忍了,難道你喜歡誰就把誰拴或鎖入牢籠嗎?
人們常誤認為野生動物缺吃少喝、餐風露宿,很不幸,其實,大自然的風刀霜劍對動物是家常便飯,而人為侵入其領(lǐng)地,破壞其生態(tài),捕殺其個體,割斷其交流,污染其飲食,干擾其行為等才會對它們構(gòu)成巨大威脅。人類一方面去打破野生動物野生環(huán)境,一方面又以寵愛之名去捕養(yǎng)之,以致造成許多動物如麻雀被捕捉后的“不自由毋寧死”的悲劇。
把野生動物當寵物來養(yǎng)是人類對自然的占有欲、征服欲的體現(xiàn),讓我們記住弗蘭西斯·巴庫的這句話吧:“戰(zhàn)勝自然的唯一方法就是順服她?!?/p>
13、“世界并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審美之眼和愛美之舉”
有位家居鬧市的朋友以前忙于生計,行色匆匆,從未感覺身邊能有鳥類,自從參加觀鳥活動后,開始平心靜氣地留意窗外、樹梢那來來去去的小鳥。既有喜鵲登枝,也有麻雀啁啾,還不時能驚異地發(fā)現(xiàn)斑啄木、大山雀、藍歌鴝、柳鶯等,足不出戶便盡享觀鳥之樂了。
其實,我們身邊有許多奇妙的小生命:昆蟲、壁虎、蝙蝠、黃鼬等。梭羅說:“唯有安詳之心,才能感覺美麗”。我們?nèi)艏毿挠^察并為小動物們提供往來休息覓食的條件,就能輕松地同動物們交朋友了。一位教師在自家窗臺上安了巢箱,投放了食物、水,便常有小鳥光顧,還生兒育女了。
14、“我和你一樣,既貪生又怕痛”
野外考察中,我常常見到一些設(shè)在山林中的鋼絲獵套,有的動物因被套久而死于非命。每見此狀,我都憤然拆毀這些套子。古人講:君子有好生之德,捕殺野生動物既是謀財害命,又是對生態(tài)平衡的戕害。
每年春秋候鳥遷飛之季,總有見利忘義者布設(shè)粘網(wǎng)、翻籠誘捕飛鳥,然后大批地販往鳥市或餐館牟取暴利。自然界的一切動植物都各有其生存意義,鳥以蟲為食,鳥少了蟲就泛濫成災,為害植物,使農(nóng)作物減產(chǎn)。穿山甲被人大量捕殺后,白蟻失控,森林、住宅、家俱、堤壩等無孔不入,禍害無窮,這完全是人類自食苦果,本來一只穿山甲可控制250畝林地,使其免受蟻害,人類卻視其為美味,殘忍地剝鱗、肢解。試問,如果你設(shè)身處地地體驗一下他們的處境,你難道不痛苦嗎?
讓我們重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這句話吧:“誰道群生性命微,一樣骨肉一樣皮!”
15、“買動物放生往往是好心干壞事”
捕殺販賣野生動物是暴殄天物的作孽之舉,應予嚴懲。但買動物就算普渡眾生了嗎?不是。一些善男信女常在市場上買動物放生,以求善果,卻被動物販子利用,不斷將自然界原本自由的動物推向市場,大賺其錢。買贖放生者并未考慮這些動物的來源和去處,如娃娃魚原產(chǎn)山溪、獵隼原產(chǎn)草原,我們卻找個地方一放了之,任其自生自滅,這便出現(xiàn)“好心辦壞事”的結(jié)果。
購買野生動物既違法又變相鼓勵動物販子捕捉動物,使動物從原來適宜生存之地妻離子散,又被天各一方地放到陌生之地,無食物、無棲處、無伴侶,或被天敵吃掉,或饑寒而死,這便是隨便買動物放生的惡果。一些長期人工飼養(yǎng)的動物或非本地土生土長的動物更不宜隨意放生,這會加速動物死亡,也會給本地環(huán)境帶來危害,如傳播疫病、生態(tài)失控等。所以,放生之前應科學論證,考察放生地的生存條件、天敵及生態(tài)容納程度,這才是普渡眾生。當然,最根本的遏制捕捉及消費行為,這是罪惡之源。
16、“街頭耍猴,不僅造孽,而且非法”
耍猴是舊社會傳襲下來的一種陋習,是以否定動物尊嚴為代價博取街人淺薄一樂的低級趣味,同時也是非法行徑,因為所耍之猴多屬獼猴,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既是保護動物就不允許搞經(jīng)營活動。
耍猴者常以鞭撻、吆喝,使猴子就范,做出各種與其習性不符的類人動作,不僅對這些可憐動物的生理、心理造成巨大傷害,而且對圍觀者,特別是青少年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,給人以冷漠無情、以強凌弱的教育。對此,我們應予抵制或舉報,而不要圍觀,不應為其捧場。請牢記約翰穆爾的至理名言:“人類的愛、希望和恐懼,基本上與動物沒有兩樣。它們就象陽光出于同源、落于同地?!?/p>
17、“動物有難時熱心救一把,動物自由時切勿幫倒忙”
我們常??吹竭@樣的報道,林業(yè)公安破獲一批野生動物走私案,將受困動物放生;可可西里反盜獵武裝千里出擊,打擊偷獵藏羚團伙;少年舉報某餐館吃野味,執(zhí)法人員及時趕到將野生動物從刀斧下解救,這些善勇之舉救危扶困于水火之中,是真正在保護野生動物。
有人自稱愛動物,自以為是樂善好施,到動物出沒之地去投喂野生動物,孰不知,野生動物被喂慣以后,心理行為變異,會變成“乞丐”,消弱其天然覓食能力。大家都知道北京猴子會“攔路搶劫”,你若不給食物就會有個別猴子對你翻臉急眼,我們便把這類有脾氣的猴子稱為“流氓”、“強盜”,還要槍殺以鋤之。要知道,這些世世代代棲息山林的猴子,除了嚴冬到寺廟討點兒食物外,從來都是自食其力,與人無爭的,是香客和游人常以小恩小惠對動物進行“物質(zhì)引誘”和“精神污染”才慣壞了它們,這哪是幫助動物,簡直是毒害動物。
動物有難進熱心幫一把,動物自由時切莫幫倒忙。
18、“拆除索套、夾子、籠網(wǎng),勿以善小而不為”
在一次冬令營中,我?guī)е慌髮W生正沿著麋鹿苑的圍墻外觀鳥,發(fā)現(xiàn)墻角通水孔有許多獵套??磥?,附近有人在偷獵野兔這種市級保護動物,于是大家爭先恐后地動手拆了套子,還興奮的拍照。大家感慨地說:沒想到我們能親手參與了救助動物的活動,救了許多小生靈的命。我說這叫: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你們救動物一命,積德行善,不也勝造七級浮屠嗎!”
令人可悲的是每年春秋在鳥類遷徙時刻,總有人在郊外設(shè)網(wǎng)粘鳥,用彈弓嘣鳥,使美麗的大自然暗藏殺機。我們希望大家行動起來,一見到這些誘捕動物的索套、夾子、籠網(wǎng)便果斷拆除,勇于制止這類既違法、又作孽的行為。對此,中國唐代詩人杜牧也留下過勸善的詩句:“何事春郊殺氣騰,疏狂游子獵飛禽。勸君莫射南來雁,恐有家書寄遠人?!?/p>
19、“不虐待、折磨、欺辱一切動物,勿以惡小而為之”
人類在自然界中屬于動物類,只是由于其為“萬物之靈”便自以為可以居臨眾生之上,為所欲為,肆意對大自然的其他生命生殺予奪。對異類的態(tài)度,實際是現(xiàn)代人類生存狀態(tài)的真實寫照。
古代東方文化追求“天人合一、仁愛及物、慈悲為懷”主張人與萬物的和諧,反對任意殺戮、虐待動物。人類的發(fā)展史也是馴化、利用動物的歷史,動物為我們提供飽暖之需、精神安慰和身心享受??梢哉f,動物改變了人類生活,所以我們應懷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對待動物,切不可虐待、折磨、欺辱動物。
一些地方開設(shè)射殺動物的見血娛樂活動,拿動物的痛苦取樂,從動物的哀鳴、掙扎、抽搐、淌血中尋求刺激,這叫獸性大發(fā)嗎?其實,哪種野獸也不會、以此為樂。這種超出生存所需的嗜好是人類行為的變態(tài),是種族歧視的翻版,物種歧視。從對待動物的態(tài)度往往能衡量出人的文明程度。因為,愛護動物是社會文明的體現(xiàn),保護自然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需要。
總之,希望大家都能從自身做起,切實的做到保護動物,愛護動物。
北京哪里放生烏龜,最近我的放生真實感應,放生放什么動物最好的內(nèi)容,請繼續(xù)關(guān)注。